上一页|1|
/1页

主题:大地震后的责任地产和民生地产反思

发表于2008-05-15
昨天3点多钟,有同事来电话咨询有没有收到关于北京发生地震的消息,因为该同事的朋友告诉说已经有很多地方上班的人们开始到楼下广场避难了。正在电脑前写稿子,顺便上网了解果然有四川汶川县7.8级的大地震的报道,而且北京通州地震的消息以及金融街写字楼里前攒动的人群,让人不能不相信,刚才确实地震了。

我们是不是也该出去躲一下呢?地震已经真的来了,我们该怎样逃生?这确实是个问题?但仔细想来,感到自己可能真的还无处可躲。办公楼存在的问题很多都是通病,而刚刚做的外立面装修几乎都是石头干挂起来的,特别是大门口的门头,大石板还有不少是吊挂着的,真要在地震中晃荡几下,这些石板会不会像刮鱼鳞一样啪啪啪地往下掉?

金融街的大厦动辄都是几十米、上百米高,外面挂着的除了大石板就是玻璃板。可以说对人们来说不但楼里不安全,就是楼外也可能面临空中飞来横祸,谁知道屋顶上的石头能甩出去多远?我们距离空空荡荡的安全地带究竟多远?哪里才是能保护我们免受袭击的安全地带?

发表于2008-05-15
这么多年我国的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化大都市的规模和很多方面的进步也不亚于其他国际城市了。但是虽然我们的速度方面比之其他任何国家都快的多,因为我们有著名的深圳速度,一周就能盖起一层楼。但是,我们的楼是百年大计吗?德国曾经有过几年盖一栋小楼、200多年盖一处教堂的故事。曾有国人讥讽那是帝国主义速度,是腐败的资本主义的特征,但是人家却说,我们几年盖一处楼可以使用几百年,而你们的房子只能使用几十年,确实目前咱们的住宅寿命只有30年。

建筑业的口号本来都是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但是在房屋销售中,还没有一家的楼书中来尽心描述楼盘的结构特点和质量标准。大都是炫耀设计的潮流、装修的现代、环境的新奇,有的甚至把建筑空间可以大拆大改当成卖点。

其实开发商名杨天下,而建筑商越来越不被人知道也是不正常的。不过建筑商也越来越像中间商了,很多大的建筑商把投标、拦任务当成了头等大事,而施工的任务、甚至质量的管理都压在民工的头上。
这样的建筑质量不能不让人担心。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如火如荼地展开,很多古老的农村也旧貌换了新颜。但是很多的小洋楼看似漂亮,但只是用砖堆砌起来的空壳子。很多的农村建筑没有图纸、也没有结构要求,无照施工非常普遍,施工中必要的检验和实验也统统省掉了。也经常发现一些漂亮的洋楼的外墙竟然是18墙从底干到顶,而为了方便违反施工技术要求的情况也是随处可见。

发表于2008-05-15
城市大楼的质量监督由现场监督改为备案监督后,不可避免地削弱了质量方面的强制性管理措施,而农村建筑的建筑质量更是没有提上日程。

大地震来了,楼就倒了,人也被埋在里面了。抢险救灾也就成了当务之急,马后炮什么用也没有了。一般情况下,我们的灾难总是比别人大的多、损失也总是比别人厉害,我们也不能不考虑考虑呀?
可能什么东西都要用制度、措施来解决也不现实,我们应当逐步形成以浮躁、浮夸、做表面文章为耻辱,以务实、扎实、干历史工程为光荣的民族性格。

为什么灾难一个接着一个地向我们袭来?从冬天南方的冰雪灾害、到济青铁路的火车相撞,从还在四处蔓延的手足口病到今天的四川汶川县7.8级的大地震,不管是不是有人为防范不及的影响,但都算得上是百年一遇的天灾人祸,百年一遇的天灾人祸却偏偏在半年内让我们集中承受,中国人能抗的住吗?

上一页|1|
/1页